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作者何傳坤
發行人張天傑
出版日期200809
類別科學文摘
篇名復活節島之謎
刊名館訊
250
版次2
主題考古;民族
摘要前言

孤懸於南太平洋南緯27度的復活節島,面積約有171平方公里,距離南美智利海岸3,800公里,是一座地處亞熱帶溫和氣候的島嶼(圖1)。1722年4月5日復活節當天下午5點,荷蘭航海家羅治文(Jacob Roggeveen)首次登上這座太平洋最東端的小島,他命名為復活節島。住在島上的原住民稱之為陸地的肚臍(Te Pito-te-hentu),後來西方人轉譯為世界的肚臍。若按土語的正確字意應稱為「陸地的末端」。自19世紀開始,當地人改稱為大拉伯島(Rapa Nui), 為了和小拉伯島(Rapa Iti)予以區分。除了復活島的名稱前後不一之外,最令探險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們好奇的是島上站立在祭祀平台(Ahu)上的石雕像(Moai),到底是誰雕造而且直立在島上?若要解答上述疑問,並追溯該島的文化史,唯有從考古學、搶救民族誌及遺傳學科際整合的研究成果著手。
資料連結 Full Text
系統號NO000002860

May 10 2024 17:17:25
nmns/nmnsweb_2nd_targ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