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作者陳叔倬
出版日期20191213
著作名稱原住民族文物返還的背景落差與變相實踐
會議名稱族群與原住民族研究成果發表會
會議地點國立東華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
國際性會議N
主題民族;博物館學
摘要當國外博物館遭逢文物返還訴求的聲浪逐漸升高、返還實例也日益增加之際,國內博物館亦開始面對文物返還議題。然而一些情形值得重視:迄今國內各博物館對於文物返還訴求有不同的態度與作法,其中漢人文物返還已累積數例,原住民族文物則未發生。
經過兩年對博物館界與原住民族人的訪談,證實原住民族文物返還議題比一般漢人文物返還來得複雜。臺灣博物館內人員以漢人為主,原住民族文物在博物館內亦因此以異文化身分被強調,彼此之間存在一種人與物的背景落差。此種是可視的背景落差,除此之外還有不可視背景落差,如國家、靈:博物館被國家指派執行文化資產保存的任務,文物源出社群則承載安奉神靈等滿足精神層面意義的責任。在面對漢人文物返還議題時,博物館人以漢人身分與漢人文物源出社群能夠在國家、人、物、靈等背景落差較小的情況下進行協商,有效得出歸還與否的共識並執行。但面對原住民族文物返還議題,人與物的背景落差解決困難,更兩極的國家與人、物與靈的落差更加深難度,迄今仍沒有正式的返還方案被執行。
雖沒有正式返還,博物館對此議題仍投注心力,從早期維持迄今的各大博物館輔導原住民族地方館營運,到近期的博物館以國寶婚禮、國寶結拜等與源出社群進行交流,以及推出文物返鄉、共作展帶原住民族文物回部落展示。以上努力包括人的連結、物的流動,都可視為文化上原住民族文物返還的變相實踐。原住民族部份則在物權未能返還的缺憾下,族人藉由申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對外宣稱保有文物的智慧財產權,亦可稱為權利上原住民族文物返還的變相實踐。這些多元變相實踐是否有效克服前段所述背景落差?能否達到文物返還的訴求目標?變相實踐是否會被定格成為未來國內原住民族文物返還的執行模板?值得持續關切。
計畫主持人陳叔倬
計畫編號MOST 107-2420-H-178-001-MY3
計畫年度107-109
計畫委託單位科技部
計畫名稱原住民族主義下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的管理與返還
系統號NO000005365

Oct 17 2023 15:24:22
nmns/nmnsweb_2nd_targ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