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楊宗愈
  說到蘭嶼,給人直接聯想到的東西其實主要有二:一是達悟人穿著的「丁字褲」;二是兩端翹起的「拼板舟」。「拼板舟」顧名思義,已經表示這種「舟」船是由許多種木「板」「拼」集而成的;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欖仁舅,除了是拼造這種船時的重要木材外,更是達悟族日常生活中頗為重要的植物,所以本篇的副標題才訂為「重要的蘭嶼民俗植物」。

  欖仁舅(Neonauclea reticulata (Havil.) Merr.)是欖仁舅屬(或稱新烏檀屬)(Neonauclea Merr.)的一種常綠性喬木(圖1),植株幾乎全光滑。在頂端二青綠色倒卵形葉片間直立大型的托葉(圖2),是本種植物的主要特徵之一,遠遠就很容易識別出來了(圖3);葉子長約14.5~20公分,寬則是10~15.5公分,摸起來是硬硬的革質;但是欖仁舅的葉柄卻十分粗短,甚至沒有葉柄。花朵白色排列成球形,有時單一個頂生,多數是3個叢生在一起(圖4);花梗長達8公分。花萼、花冠都是5裂,略被毛,不過花萼僅約有0.7公分長而花瓣則有1.3公分長,花萼短筒形而花冠呈長漏斗狀;雄蕊5枚位於花冠筒內;花柱長可達2.3公分,開花時由花冠筒伸出(圖5、 6、 7)。果實為蒴果呈褐色球狀(圖8),縱向開裂。種子許多,具有扁平的翅膀幫助傳播。

  欖仁舅主要分布在菲律賓和台灣兩個地方而已;台灣除了蘭嶼外,在南台灣的高雄、屏東及東部的花蓮、台東山區,也可以發現它們的蹤跡。在蘭嶼,達悟人稱欖仁舅為「itap」,在造船時取其粗大的莖削作船首、船尾板、座墊、舵架及船槳,用剩的木材則可削製成暫時性的木釘;在飛魚季時,椰油村民用欖仁舅的嫩葉和飛魚共煮,作為是否可吃的象徵(註 );而在招魚祭前夕,欖仁舅的莖被削成一段段的圓木放到海邊,充當推船上岸的枕木;女人織布機上的刀狀打棒和梭子也是由欖仁舅莖做成的;而在戰鬥和喪葬時所必須穿著的藤甲,縫在裡面的背心就是由欖仁舅樹皮所做成的。好像達悟族的日常生活中,欖仁舅還真是占有一席之地呢!而現在正是欖仁舅的花期,所以還請大家把握時間,前往蘭嶼、墾丁公園或是東海岸,當然西部的民眾可以就近前來本館植物公園「蘭嶼植物區」一遊,除了優美的樹型,容易辨識的托葉和白花外,若是傍晚時分,或許還可以聞到它的陣陣花香呢!

  註:若欖仁舅的葉片在煮食過程裂成2片,則整鍋飛魚要倒掉。
圖3.青綠色且硬硬的葉子,加上明顯的托葉,遠遠就很容易看出是欖仁舅了
圖4.欖仁舅白色排球形的花序,有單一頂生,也有3個叢生在一起
圖5.欖仁舅剛剛開花時
圖6.欖仁舅花冠已經打開且花柱由花內伸出來
圖7.已經授粉的欖仁舅,柱頭都已轉為深褐色
圖8.欖仁舅球形的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