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盤谷蟾蜍

文.圖/周文豪

  小時候,阿公曾指著牆角的黑眶蟾蜍說:「別走近,給牠吹了氣會變成『大卵巴』。」我當時很納悶,明明田裡的小青蛙和市場上賣的大田雞也都會不時鼓著下巴「吹氣」,為什麼只有黑眶蟾蜍會把小孩子吹出「大卵巴」?長大之後,才知道「大卵巴」就是脫腸,根本與黑眶蟾蜍無關。

  台灣山區盛產另一種盤谷蟾蜍,阿里山的鄒族稱之為fo-gu-ge-no a-kue-go-u-tza,意指「雷公的青蛙」。既是雷公擁有的野生動物,鄒人在信仰上難免對它產生禁忌。傳說有婦女在樁打小米時看到蟾蜍出現一旁,便好奇的戲弄牠,卻不小心把那隻蟾蜍整死了。雷公聞之震怒,用巨大的鍋子把她們罩住以示懲罰。從此之後,人們看到蟾蜍就不敢再戲弄牠們了。此外,鄒族也盛傳碰到蟾蜍會遭雷擊,過去仍有一看到蟾蜍便紛紛走避者。我不是鄒族,但我相信鄒的小孩長大上學之後也會恍然大悟,雷電是自然現象,摸了盤谷蟾蜍根本不會遭雷劈。難道這一切完全是大人亂掰胡謅的嗎?我想不是,基本上那只是兩則傳說或神話,它的根本緣由該是一片的善意。或許過去漢人或是鄒族的長者感於蟾蜍全身布滿毒腺,為了不讓小孩去接觸牠們而生此說。

  青蛙與蟾蜍都屬兩生類,一般蛙類沒有尖牙利爪,遇上天敵時既無力反擊也無從威嚇起,只有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能跳多遠就跳多遠,逃得越快越能保命。青蛙還有一招,一躍潛入水裡之後,可以賴在水中好一陣不出來呼吸,再有耐性的天敵也莫可奈何。然而,那五短身材、臃腫癡肥的蟾蜍,跳嘛跳不遠,跑也跑不快,似乎不把對方看在眼裡,頂多鼓漲著身體,裝腔作勢一番。那麼,牠們憑什麼慢吞吞的?答案很簡單,蟾蜍是有毒的,不怕死的就吃吃看。我曾在野外看過一條不明究理的錦蛇死在路邊,口中含著一隻死亡的蟾蜍,顯見蟾毒的威力之一斑。我以前養過一隻狗,牠每看到蟾蜍便有痛苦的行為展現,牠會對著蟾蜍狂吠,就是不敢張嘴咬牠一口。聽說蟾蜍的毒素會麻醉狗的呼吸系統,受過教訓的狗不會重蹈覆轍。

圖2.盤谷蟾蜍的蝌蚪 圖3.蟾蜍的卵串
  在自然界裡,蟾蜍的耳後腺所分泌的白色汁液是一種自衛的毒素,製成中藥後稱為「蟾酥」,具有醒腦提神、強心、麻醉和解毒止痛的效用。毒素畢竟不能亂服用,久服或過量服用會導致嘔吐、腹痛、頭暈嗜睡、心悸,嚴重則心臟麻痺而亡,所以蟾酥就像水一樣能載舟也能覆舟。其實,誤將蟾蜍當牛蛙烹煮來吃致死者屢有可聞,可見分辨蟾蜍與其他兩生類是多麼重要。切記!切記!在台灣的兩生類裡,只要在眼後鼓膜上方有一長條型的大腺體者就是蟾蜍,絕對不可誤食。

  就目前所知,台灣只有常見於山區的盤谷蟾蜍和常見於平地的黑眶蟾蜍兩種。兩者最重要的區別是前者的眼內側到吻端之間沒有硬崚,而後者因為有明顯的黑色硬崚而得名。盤谷蟾蜍得名於其模式標本來自台灣中部南投縣境內名為「盤谷」或音似「盤谷」的地方。可惜因模式地點的記錄不明確,至今仍不知何處為原發現的地點。

  盤谷蟾蜍一般分布於台灣的丘陵地到海拔3000公尺的山區,是一種普遍易見的大型無尾兩生類,晚上常到路燈或雨後的柏油路面上捕食飛蛾或其他昆蟲,所以常變成輪下冤魂。我曾在一隻盤谷蟾蜍的腹內看到一個飽滿的胃,裡面裝滿了螞蟻,要吃上萬隻的螞蟻,恐怕需要一點時間和毅力。僅就吐舌舔蟻這個動作來說,飽餐一頓必須吐舌頭上萬次,未免太辛苦了些,是否花費的能量可由螞蟻身上補償回來,必須進一步分析探討。盤谷蟾蜍秋後開始在溪邊產卵繁殖。盤谷蟾蜍似乎是個沉默的物種,牠們並不會高聲鳴叫,只當被抱錯的時候,才以「勾勾勾」的低吟作無奈的抗議。因此,雄蟾常在河裡巡游,增加覓得佳偶的機會。雄蟾與雌蟾的體型相差甚大,有些雌蟾有碗口一般大。假交配時,雌蟾背著雄蟾,一邊移動一邊產卵。牠們的卵藏在細長的膠管裡,纏繞在小溪流緩水處的岩石或雜草之間,可以防止被流水漂走。因為雌蟾左右兩邊的卵巢同時排卵,所以一對卵串同時由雌蟾的泄殖孔排放出來。卵孵化後,同一卵串的蝌蚪會經常聚在一起,使小山溪有一片黑鴉鴉的壯觀場面。蝌蚪變態成蟾蜍後即上岸生活,逐漸長大成熟再進行交配繁殖。美國蟾蜍(Bufo americana)的身體大約數星期就要蛻一次皮,每次只要5分鐘就可換上新裝,然後以前腳將脫下來的皮塞在口中吃掉。盤谷蟾蜍在成長過程中是否也不斷換皮,尚須進一步瞭解。相對於沉默、在山區溪流繁殖的盤谷蟾蜍,平地的黑眶蟾蜍則多在池塘、農田等靜水域繁殖。在繁殖期間,黑眶蟾蜍會群聚池塘邊,以快速反覆的「勾勾勾…」節奏高聲鳴唱,所以在春夏科博館的夜晚並不寧靜,尤其恐龍園的池塘真是熱鬧非凡。

  在野外,曾看過紅斑蛇吃盤谷蟾蜍,至今卻未曾見黑眶蟾蜍有什麼天敵。在毒腺的保護之下,黑眶蟾蜍的族群可大咧!一到繁殖季節,大量的雄蟾湧向池塘邊,早到的或強壯的個體占盡地利,在特定捍衛的領域裡,盡情高歌,期望獲得雌蟾的青睞。晚到的或爭不到地盤的雄蟾,只好在外圍巡行,稱為「衛星蟾」。雌蟾通常比雄蟾遲來,雌蟾若要進入池邊,就必須經過一道衛星蟾的巡行區。通常雌蟾一出現,衛星蟾便蜂擁而上,不近水的樓台反而先得月,獲得交配的機會。由於雄多雌少,搶婚是司空見慣的事,而且戰況激烈,有時候雌蟾因在長期的勒抱中窒息而死。婚事變喪事,何其不幸,但這就是自然。

  每年春夏,在科博館的池畔,濕氣與氣溫較高的夜晚,蟾蜍們賣力演出生命秀,大家別錯過。
圖4.黑眶蟾蜍 圖5.黑眶蟾蜍的蝌蚪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