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吳聲華

靈芝自古即被中國人賦與神秘、祥瑞的象徵,被稱為「瑞草」。靈芝的神話起源於「山海經」中的「中次七經」,說道炎帝有個小女兒名叫「瑤姬」,尚未出嫁就「未行而卒」。這個少女的精魂飄蕩到「姑瑤之山」,化為「草」,而「實為靈芝」。傳統戲曲「白蛇傳」、「天仙配」中,也都有「盜仙草」(靈芝)這一幕。「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絳株仙草」的化身,即是曹雪芹借用了瑤姬的傳說賦與美學意涵。

圖1.科博館植物公園溫室內發現的靈芝(赤芝)
 

就醫學而言,早在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赤、青、白、黑、紫六芝記載,且列為上品。「神農本草經」指出靈芝有「益心氣」、「人心生血」、「助心充脈」、「安神」、「益肺氣」、「益脾氣」、「補肝氣」、「益精氣」、「堅筋骨」、「利關節」、「治耳聾」等功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把靈芝類歸於菌類藥物,對於「六芝」功效分別作了詳細敘述。近年來大陸臨床研究結果說明靈芝類對下列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療效:慢性支氣管炎、鼻炎、神經衰弱、冠心病、肝炎、高血脂症、紅斑狼瘡、高血壓、胃病、腫瘤病的輔助治療等。

民眾對於靈芝有著深淺不同的認識,但若問什麼是靈芝?如何辨識「靈芝」與非「靈芝」?可就考倒許多人了。靈芝是真菌界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中的多孔菌類(polypores)。所謂的「多孔菌」乃以外形歸類,也就是在大型擔子菌中,在產生擔孢子的子實層表面呈現孔狀構造(圖3)。一般體型較大的擔子菌子實體,其子實層表面往往並非平坦,而是呈現褶狀、孔狀或針狀突起。子實層表面是產生擔孢子的部位,因此表面的立體化可擴展表面積,由此而增加孢子產量。立體化結構又能減少表面水分的蒸發,以避免在過於乾燥的環境之下不利於擔孢子的產生及散放。因此「多孔菌」不能代表一個同源性的分類群,此共有特徵乃是生態適應上趨同演化的結果。「多孔菌」的成員多為無褶菌目(Aphyllophorales)(此目並非同源性),但也散存於革菌目(Thelephorales)、牛肝菌目(Boletales)、刺革菌目(Hymenochaetales)以及紅菇目(Russulales)等。

圖2.靈芝(赤芝)子實體有菌傘及菌柄構造 圖3.多孔菌類子實體子實層表面呈孔狀 圖4.靈芝的擔孢子
目前真菌學者多數接受靈芝類的最高分類階到科級,也就是靈芝科(Ganodermataceae),也是我們對靈芝廣義認定的範圍。靈芝科與非靈芝科多孔菌就形態特徵存在相當明顯的差異。靈芝科最重要的特徵是擔孢子具有兩層孢壁,外層壁無色而內層壁黃褐色,兩層壁間藉由黃褐色刺狀或網紋突起而分開(圖4),此特徵不見於其他多孔菌。
靈芝科的第二項重要特徵是子實體具有樹狀分枝的骨骼菌絲(圖5),然此項特徵在多孔菌中倒不只是靈芝科獨有。多孔菌子實體中常有分枝或不分枝的骨骼菌絲。多孔菌子實體較菇類(一般指具傘狀外形而軟質者)肉堅韌且維持時期較長久,主要原因就是具有骨骼菌絲。由於靈芝科的鑑別特徵屬於「顯微特徵」,亦即必須藉助顯微鏡才能鑑別,對於缺乏經驗的民眾而言可能不容易判定「靈芝科」。而「靈芝屬」甚至於種級的鑑定,就更為專業了。
圖5.靈芝具有樹狀分枝的骨骼菌絲

靈芝科依不同學者意見可分為四或五屬,屬間的界定是以擔孢子雙層壁間的突起形態以及骨骼菌絲的分枝形態為重要特徵。去年在中國大陸出版之中國靈芝科專書中記載有98種靈芝,其中被應用於保健藥品或做為研究材料者只有14種,當中13種是靈芝屬(Ganoderma),一種是假芝屬(Amauroderma)。國人常用做保健或醫用的為靈芝屬的靈芝(赤芝,或稱正靈芝)(G. lucidum)、紫芝(G. sinense)及松杉靈芝(G. tsugae)等。

在溫帶地區的針葉樹幹不難見到一種大型多孔菌(圖6),其子實體背面呈棕褐色,因而類似靈芝類。這種中文稱「松生擬層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的大型真菌就是許多人聽過的「猴板凳」。由於子實體外形及色澤類似靈芝,在山產店有時可見到混充於靈芝中叫賣。因其體碩又沉重,論斤倒是可以賣到好價錢。這種其實也入列於中國藥用真菌,只是較少有人使用及研究。雲芝(Trametes versicolor)(圖7)在世界上廣泛分布於熱帶到溫帶區,在中國及日本是著名藥用真菌。雲芝也不屬於靈芝科。

台灣特有珍貴僅生長在台灣特有牛樟樹幹的「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圖8)是在1990年首次發表的種類。當時因標本在實驗室中沾染了靈芝類的孢子,在新種發表時誤將靈芝型孢子描述成牛樟芝的孢子,以致於當年是以靈芝屬的種類發表的(即Ganoderma comphoratum)。筆者及其他學者依牛樟芝子實體特徵研究,在1997年共同把牛樟芝的學名進行了命名上稱為「新組合」(new combination)的處理,將之由靈芝屬改隸於「薄孔菌屬」(Antrodia)的成員。此新組合名是目前學界及產業界所接受使用的。

圖6.松生擬層孔菌(猴板凳)子實體
圖7.雲芝子實體
圖8.牛樟芝子實體

上述的「松生擬層孔菌」、「雲芝」以及「牛樟芝」均不具有靈芝科的特徵,而屬於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台灣可見到的大型多孔菌種類不少,但多不屬於靈芝科。靈芝的種類在熱帶地區較多,就中國而言,種類最多的省份是海南省,約占全國靈芝總種數的63﹪,即60種以上,然而台灣靈芝科的紀錄到目前只有十多種。最近在台北召開的兩岸真菌學研討會中,大陸學者即認為台灣在靈芝種類的調查方面,還有相當的空間可以努力。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