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曼玲.圖/李坤瑄 多變的形 若你看膩了樹林中的色彩,嫌它們平淡無奇,歡迎你和我們一起潛入水中探險﹔那豐富的色彩,多變的形狀,保證讓你耳目一新,久久難忘。藻類,一群能行光合作用,卻難以界定的生物,就生活在這裡。它們的生活雖然辛苦,但與陸生植物相比,卻相對輕鬆得多。整天泡在水裡的藻類,從來不會缺水﹔所以,不必穿上蠟衣,裝上氣孔,控制水分的進出。海水的密度、浮力都比空氣大,藻類憑藉著簡單的構造就可以把自己漂起來,分到充足的陽光。營養鹽均勻地溶解在水裡,讓藻類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擔負吸收營養鹽的功能。少了這些生活壓力,藻類的型態自然與我們熟悉的樹、花和草,有很大的不同,更可以自由自在的隨意變化了。有的平舖於地;有的展開成薄膜;有的豎起叉狀枝條;有的甚至維妙維肖地造出各種特化的構造,負責吸光、繁殖、支撐、漂浮或固著。 豐富的色 日光穿越海水後,不只光能減弱了,各色光的穿透效率不一,使光譜也起了變化﹔因此,藻類有適應光線變化的本事。除了光反應中心的色素外,藻類還製造了許多像小天線一樣的吸光色素,吸收更廣泛波長的可見光,再把光能傳回光反應中心,讓它有足夠的能量啟動光合作用。小天線的量也會因光線品質不同而做調整,光線充足就做少一點,光線不夠就做多一點。除了量的變化外,小天線的色素組成也會因生長環境不同而不同,以便在任何深度的海水裡,都可以吸收到足夠的光線。量的增減與質的變化,都會使藻類顯現不同的顏色,將海洋妝點得多采多姿。 結語 生物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呢﹖它們常常以各種面貌、姿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訴說它們的經歷與遭遇;而且保證精彩有趣,沒有冷場。希望你下次有機會走出戶外時,不再是渾然不覺地與它們擦身而過;花一點點時間,多用心一點點,你就可以聽到它們所講的故事,享受更多一點生活樂趣。 |
|
|
圖1.念珠蘚奈藻(Scinaia moniliformis)薄薄的表皮底下充滿比重輕於海水的液體,讓它可以在海中自由伸展。 |
圖2.誰說紅藻一定是紅色的呢﹖藻紅素、藻藍素及類胡蘿蔔素都是紅藻的吸光色素,各種色素的多寡消長,就可以讓雞毛菜(Pterocladia capillacea) 顯現不同的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