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8月28日早上由伊瓜蘇飛到聖保羅,再由聖保羅轉機到阿根廷的布宜諾斯愛麗絲(Buenos Aries),在那裡遇見張榮發基金會的長榮大學籌備處主任歐晉仁博士,歐博士能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因為他的太太就是本地人,同時他也告訴我,當地的學者有很多位也參加了此次國際昆蟲學大會,由於我是此次大會中唯一來自東方的主持人(Convenor),所以是日晚上7︰00,當地Organi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組織還替我安排了1個小時的演講,演講的主持人Dr. Peter Pattinger係Dr. M. H. Wilkins(1962年諾貝爾醫學及生理獎得主)的學生(圖3),紐西蘭籍,目前在聯合國服務。故我的這次演講還上了當地的報紙。

三、29日早上,由歐博士駕車帶我到La Plata城,此城距布宜諾斯愛麗絲約2小時車程。La Plata博物館座落在一個很大的公園內,屬於國立La Plata大學。此博物館自稱是世界上第五大博物館(圖4),其館長Dr. Rosendo Pascual 係脊椎動物專家,他對哺乳綱(Mammalia)大型爬蟲類,如盤龍目(Pelycosauria)、獸孔目(Therapsida)及犬齒獸次亞目(Cynodontia)甚為專精,尤其是對犰狳(armadillo)很有研究,而人類的痲瘋病(Leprosy)就是因為其病原可在犰狳體內存活,所以他們應用犰狳作動物模式實驗(animal model)而得疫苗,對人類的疾病防治甚有成果。同時他對美洲大陸上的哺乳動物,如何由北美遷移到南美,再由南美遷移到北美,現生與滅絕的原因,都有他自己的看法,我也相當同意他的觀點,所以有關我們想要合作展覽的計畫,進行得非常順利。是日我們住在La Plata的當地旅館,第二日我去選件,此次我選了10件複製品、2件真品,並參觀他們的19世紀展示(圖5)及收藏庫,很難得的是他們的埃及收藏品並不比我們之前合作展覽的德國博物館遜色,光是木乃伊就有5個之多。等我參觀完畢,借展合約書也已經繕打好,我和對方初步協議簽訂合約書後(圖6),此次南美行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最後他們還拿出來一個化石箱(fossil kit),內含南美洲的動植物化石,是他們發給中小學生研讀的演化論教材,他們要我帶回來,如果我們教育部長官認為可用時,他們願意供給此項教材,當然我們需將西班牙文說明先譯為中文才行。   

  我於9月2日和歐博士又簽訂了一個合作辦法,希望可以拓展台灣與阿根廷的交流管道。巴西和中國大陸土地一樣大,有一億人口,而阿根廷比中國大陸小一點,有三千萬人口,可謂地大人稀,物產豐富,尤其是阿根廷的紅酒與探戈,可說是世界上無人不知,所以南美洲應是今後我國開展交流的好地方,而張榮發基金會在當地已有據點,歐博士就是當地籌備長榮大學的負責人,所以我和歐博士簽約,以發展本館與阿根廷的民間文化科技交流,這也是我來阿根廷另一項意外的收穫。

  9月2日下午我自布宜諾斯愛麗絲飛美國邁阿密(Miami)再飛芝加哥,轉飛到日本東京,等我回到台北時,已是9月4日晚上6時50分了。

  最後我要感謝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代表Dr. Desmaras和林佐芳小姐的多方面協助(Dr. Desmaras目前已任期屆滿返國,由Dr.Alberto J.C. Nougues接任),以及新光基金會的丁一善先生,如果沒有基金會慷慨的補助,我此次的南美洲之行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特書於此文之後以表我衷心的感謝。

圖2.自阿根廷邊界看到的伊瓜蘇大瀑布,圖中為林勝華女士(周館長夫人)。

圖3.作者在阿根廷發表演講時,該地主人Dr. P. Pattinger與歐晉仁博士(左二)聽講與發問之情況。

圖5.傳統的自然史博物館展示多已因電子化而改進,故目前一百年前的展示已很少見,而La Plata博物館劃出一部分19世紀的展示,將其保留稱為原始展示,以留給現代的參觀者觀賞與比較。

圖6.作者與La Plata博物館館長Dr. Rosendo Pascual以及他的秘書合影。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