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中國鳥龍(左)與董氏尾羽龍(右)原件化石標本。 文/特展小組.圖/特展小組提供 恐龍長了毛(羽毛),孩子也瘋狂!在恐龍的身上尋找羽毛的印痕,是古生物學家一個半世紀的夢想。回溯一個半世紀之前,赫胥利在一次聖誕晚宴的迷夢中,赫然發覺到眼前的火雞骨架,與實驗室中不完整的巨龍骨骼化石如此神似,而堅信恐龍與鳥的親密關係。終於,在7年前於中國遼西四合屯地區,發掘到第一件帶著絨毛印痕的恐龍化石標本,成為了世紀末最轟動的重大發現。1996年,科學家困惑於絨毛是「鳥」的標記與專利,而正式命名這件小恐龍標本為「中華龍鳥」 ,二年後,中國龍王董枝明正名為「中華鳥龍」! 從此之後,四合屯的窮鄉僻壤一夜成名,陸續發掘到的恐龍化石全都長了毛:1998年的「原始祖鳥」 ,是龍不是鳥,與竊蛋龍類親緣相近;「鄒氏尾羽龍」具有真正的羽毛構造,讓全世界恐龍學家驚慌!1999年發掘的「北票龍」 ,全身絨毛遍布覆蓋,是最大型長了毛的恐龍,身長可達2.2公尺。千禧年黎明的曙光照向第5隻長了毛的恐龍——千禧中國鳥龍,牠是全世界保存最精緻、完整的馳(奔)龍類,而馳龍類群又是當今科學家爭論不休,命定為所有鳥類最親近的祖先型恐龍。140年前,在始祖鳥的嘴巴裡,找到了牙齒的證據,恐龍與鳥藕斷絲連的線索,牽動著古生物學家探索的心弦;140年之後,在尾羽龍的身上找到了正字標記羽毛的構造,更激發了全世界古生物學家的熱情澎湃,想要一探一系列穿上了絢麗羽絨衣小恐龍的奧祕與真相。欲知詳情,歡迎來博物館傾聽骨頭先生講古。 小檔案: (1)初始中華龍鳥 Sinosauropteryx prima季強等,1996。屬於美頜龍類群; [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