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冬蟲夏草」之原植物——草石蠶 文.圖/洪心容、黃世勳 近來市面上出現了「生冬蟲夏草」(圖1),再次為健康食品市場掀起了另一波高潮,由於價格不低,菜農亦紛紛投入栽種,餐飲業者更推出藥膳——「冬蟲夏草雞」,當然挾著高貴藥材「冬蟲夏草」之名,自有其不凡的身價,加上湯頭美味,已成了不少老饕的最愛。 不過,如果您有到中藥房購買「冬蟲夏草」(圖2)的經驗,您將會發現該藥材的價格(每斤約35000元)遠勝於市場販賣的「生冬蟲夏草」 ,其實「生冬蟲夏草」並非真正的冬蟲夏草藥材之鮮品,而是唇形科植物「草石蠶」(Stachys sieboldii Miq.)(圖3)的塊莖,真正的冬蟲夏草藥材乃肉座菌科(Hypocreaceae)植物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的子座及其寄主蟲草蝙蝠蛾幼蟲屍體的複合體,市售品質以蟲體肥壯豐滿、外表金黃、斷面黃白色、菌座短小者為佳,且有些不肖業者,會在冬蟲夏草之蟲體部擠入細鉛絲以增加重量賺取利潤,購買時宜注意。 臨床上,冬蟲夏草為滋補、止咳化痰藥。用於腎虛遺精、腰膝酸軟、貧血、自汗、病後體弱、食慾減退、支氣管疾病、肺結核等症,以及婦人胎前產後滋補。而草石蠶正因為其塊莖外形與冬蟲夏草藥材酷似,在中國大陸亦可見以草石蠶的塊莖充作「冬蟲夏草」藥材之偽品,至於其是否具有「冬蟲夏草」之作用,僅見陸川本草指土蟲草(即草石蠶)功類冬蟲草,現代藥理研究尚無明顯證據可說明。由成分觀點,草石蠶塊莖以澱粉為主,冬蟲夏草以蛋白質為主,故檢驗二者可加入碘液,只有草石蠶塊莖粉末會有藍色反應。 至於草石蠶之藥用,以治風熱感冒、虛勞咳嗽、小兒疳積為主,且塊莖或全草皆可入藥。不過古人對草石蠶的認知,似乎食用優於藥用,如:食物本草載:「四月採根,水瀹和鹽為菜,茹之。」 ,又本草綱目載:「五月掘根,蒸煮食之。味如百合,......。亦可醬漬、蜜藏,既可為菜,又可充果。」 ,其他相關文獻亦見收載,救荒本草稱之為「甘露兒」 ,飲膳正要稱「甘露子或滴露」,日用本草稱「地蠶」等。 草石蠶對氣候要求不高,易栽培,以肥沃之砂質土壤為佳,塊莖採收在春、秋季,所以如果您想品嚐它,可要依此時令,才可在市場買到「生冬蟲夏草」 ,食用方法可製成生菜沙拉、作醬菜或燉雞等,但是在您享受美食之餘,可別忘了它是「草石蠶塊莖」 ,而不是冬蟲夏草喔!
[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