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世紅 圖/郭瑞玲、潘建宏
從流行病學觀察看癌症起源的線索 科學家研究癌症的歷史不算很久,癌症基本上是19世紀以後才有的疾病,在這之前,大部分國家的許多人年紀輕輕就會因某些傳染病或營養不良等因素而死亡,人們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十多歲,還輪不到罹患癌症,到了19世紀,人們才逐漸注意到癌症這種疾病的發生。 致癌物 19世紀的流行病學觀察顯示,罹患癌症可能與患者頻繁地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有關。例如,早在1775年,英國某位醫生的調查報告顯示,年輕時做過掃煙囪工的男子易得陰囊癌(圖1),而吸鼻煙的人容易得鼻癌,19世紀中期,德國東部大批瀝青鈾礦工人得了普通人很罕見的肺癌。除了化學物質之外,X光也能致癌,X光是用來診斷及治療許多種疾病的,但是後來發現經常操作X光機器的工作人員及接受X光照射的病人都容易罹患皮膚癌和白血病。到了20世紀初,人們開始逐漸暸解到原來癌症的誘發可能與患者的生活方式、飲食等外在因素密切相關。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探討到底是什麼因素誘導了癌症的發生?他們想盡各種方法試圖在實驗室內,利用人為的方法使實驗動物,例如老鼠或兔子產生癌症,但是許許多多的嘗試都沒有成功。 後來終於從日本傳出了好消息,日本科學家們於實驗室內在兔子身上成功地誘發了癌症,他們從英國掃煙囪工人罹患陰囊癌比例極高等研究報告中得到靈感,嘗試拿煤焦油擦在兔子的耳朵上,反覆擦上幾個月的結果,兔子耳朵皮膚上長出了腫瘤。日本學者的研究結果清楚顯示:癌症是可以在實驗室內用特定化學物質人為誘發的。那麼接下來科學家們要知道的是,像煤焦油這樣的化學物質究竟是如何進入體內,造成癌症的呢? 逐漸解開化學物質及像X光這樣的物理致癌因子如何致癌這一謎團的,正是果蠅的遺傳學研究。而科學家們剛開始進行果蠅的遺傳學研究時,也沒有想到會與癌症的研究有什麼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