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白髮魔女-毛苦參

文.圖/楊宗愈

 由於蘭嶼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即使是冬天也有許多植物開花,而本期的主角毛苦參,就是在冬天完成開花、結果這一項生物的神聖使命,那為什麼叫它做白髮魔女呢?還是得請各位細聽分明。

 毛苦參(Sophora tomentosa L.)又名絨毛槐,在分類學上是屬於豆科(Leguminosae Juss.)苦參屬(Sophora L.)的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幾乎全株植物都布有白色或是灰白色毛茸。葉子是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圖1),小葉數目約有13至19枚,窄的倒卵形或橢圓形,約3~6公分長,1.5~3.0公分寬,在新葉時,葉子上下表面都呈灰白色,而待葉成長後,上表皮呈暗綠色略被茸毛,下表面則仍是密布灰白色毛茸(圖2);葉片在莖上是呈互生狀排列,而小葉彼此間則是對生。毛苦參的花是鮮黃色,密集排列成總狀花序而由枝條頂端長出(圖3),除了花瓣外,花萼及花柄也都密被白色茸毛。花萼淺橄欖綠色、杯狀,略呈革質,淺淺的5裂,約7~9公釐長;花瓣5數,鮮黃色,大概是本種植物在肉眼觀察下,唯一光滑且沒有被毛茸的器官,約1.0~1.8公分長;雄蕊10枚,離生;子房密被金色毛茸,且具有長柄。隨著果實的成長與成熟,毛苦參的花柄與子房柄都會繼續生長,原本金色的毛茸,其顏色也漸漸轉為銀白色;又毛苦參的莢果有「節」,固有種子發育之處往往就形成一粒一粒的樣子(圖4);而剛結果時仍為灰白色,待果實成熟後即轉為棕褐色且毛茸幾乎全落光了(圖5)。一般毛苦參的種子約有6~8粒,而果實全長約在7~15公分之間。

圖1.一回奇數羽狀複葉的毛苦參,在莖是互生排列,小葉則是對生排列。

圖2.毛苦參的幼葉雙面均呈灰白色,而成熟葉其上表面則為暗綠色。

圖3.鮮黃色的毛苦參花朵,其花序為頂生的總狀花序。

圖4.剛結實的毛苦參,其莢果仍細瘦,但已可見「節」的膨大。

圖5.成熟後的毛苦參莢果,顏色不但轉為褐色,且多半是光滑無毛的。

 苦參屬植物全球約有5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及北美洲地區;台灣只有兩種。而毛苦參則是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熱帶海岸地區或島嶼上,在台灣,除了蘭嶼及綠島外,就只有恆春半島一些海拔低於50公尺的海岸礁石上,才可以看到它的蹤跡。然而由於台灣地區高度的開發,故現在要在台灣本島找尋野生的毛苦參,並不是那麼容易;不過,若是在冬天有假期時,走一趟蘭嶼,正好碰上毛苦參結果的季節,一串串念珠狀的果實,可不真像是一尊盤坐在海邊的白髮魔女嗎(圖6)?

圖6.在毛苦參結果的季節裡,遠遠望去,
就像是一尊盤坐在海邊的白髮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