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大地震對公路橋樑之影響

 集集大地震車籠埔斷層所經沿線重要橋樑,有如摧枯拉朽,垮了8座以上(圖3~21)。蘭勢大橋(卓蘭至東勢)及豐勢大橋(豐原至東勢)分別位於斷層之二側,故未斷裂,保住災後救援通路,實為不幸中之大幸。基於公路橋樑安全性的考量,如何避開斷層帶或是強化橋樑耐震度是未來橋樑規劃設計的重點工作。由於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斷層密布,且地狹人稠,道路、橋樑的規劃很難全面避開斷層帶。如何增進橋樑的韌性與柔性,採用能吸收地震能量的材料,有效利用和緩減震技術,增設耐衝性的防止橋面掉落(圖26與27)措施,重視橋墩基礎、防止土壤液化、地層或土層滑動移位對橋樑基礎的影響,確實掌握橋樑在地震中的動力行為,乃提高交通安全的必要措施。目前國內公路橋樑耐震級數規範三區四級,依耐震要求強度規範高低順序,劃分為地震一甲區、地震一乙區、地震第二區及地震第三區。一甲區可承受的地震震度為8級,一乙區為7級,第二區為6級,第三區為5級。為提升橋樑耐震力,交通部日前發函交通工程單位,儘量改用鋼骨等韌性材料,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水泥橋。災後中部地區道路橋樑設計特以可承受震度8級之地震一甲區的基準進行工程耐震設計。

26.桶頭橋:斷層掠過的橋樑,有如骨牌積木應聲倒塌,突顯工程設計、施工品質的低落。

27.東勢鎮石城石圍橋橋面與道路如此銜接,怎堪強震一擊,工程品質老天爺大驗收。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