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獅岩」礁石上的綠意---海埔姜

礁石上的綠意-海埔姜

文.圖/楊宗愈

2.海埔姜是一種開藍紫色花朵的多年生平臥性灌木

 在「雙獅岩」礁石上的植物,除了上回介紹的「水芫花」外,就屬這次的主角「海埔姜」了(圖1)。

 海埔姜(Vitex rotundifolia L. f.)又叫做蔓荊,是屬於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荊屬(Vitex L.)的植物(圖2)。而在全世界牡荊屬的250種當中,主要都是喬木或是灌木,很少有蔓性藤本,而海埔姜剛好是屬於一種多年生平臥性的灌木。它的莖主要是匍匐於地面,不定根就由節的地方長出來,這也是它為何能夠無限地向四處蔓延,且還能夠牢牢地固定於地表(圖3)。

 海埔姜的葉子是單葉,倒卵形或是寬的長橢圓形,約2.5~4.5公分長,1.2~2.5公分寬,摸起來是屬於紙質或是厚紙質,葉子上下表面都有密密的細毛,所以看起來就有點灰綠色的感覺;而由於海埔姜是屬於馬鞭草科的植物,所以葉子是對生。

 海埔姜的花序是屬於密錐花序,花朵密集生長於枝條頂端。它的花一般是藍紫色的,有白色條紋(圖4);然而在朗島村的坦克岩及野銀部落的海邊,則發現有純白花的海埔姜族群(圖5)。這些白花的海埔姜與常見紫藍花的種類,除了在花色上有所區別外,其餘在形態上的特徵則都非常相似。應該可以做更進一步的觀察、研究,例如花粉形態、染色體觀察、化學成份等等,或許可以有答案來解釋吧。不過,無論白花或是藍紫花,它們的花萼都是杯狀的,在頂端有5個淺裂縫,且外面布有密密的白色絨毛,而花萼裡面則是光滑的;花瓣也是5個裂片,尾部則為兩個唇狀(圖4);雄蕊4枚,深入花冠筒之中,約有0.8公分長;子房2~4室,外表光滑無毛。牡荊屬植物的果實都是核果;海埔姜的核果則為扁球形,且包裹在宿存的花萼中成長(圖6),顏色也由橄欖綠色轉為紅褐色,方告成熟。

 牡荊屬植物是一種泛熱帶分布型的屬,再加上海埔姜多數都生長在海邊沙地或珊瑚礁地區,所以它也有頗為廣大的分布面積;由東南亞、太平洋群島、大陸、台灣,北到琉球、日本等地,也都有海埔姜的記錄。而不論是在台灣或是蘭嶼,海埔姜也幾乎是全島海邊都有分布的,不過它是一種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型的植物,所以,要看到滿山遍野的藍紫色花海,建議您在4月底至6月前到台灣或是蘭嶼的海邊,則這片紫藍色的花海,一定不會叫您失望的!

3.海埔姜的莖匍匐於地面,且由節的地方長出不定根來固定於地表。 4.海埔姜的花序是密錐花序,花朵密集生長於枝條頂端。 5.在蘭嶼朗島村坦克岩及野銀部落的海邊,發現有純白花的海埔姜族群。 6.海埔姜的核果為扁球形,且包裹在宿存的花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