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特展

文.圖/嚴新富

 在植物公園的特展室中,本次推出的是多肉植物特展(圖1、2) ,展期持續至2000年1月2日。多肉植物是一群為適應乾旱環境所演化出葉、莖或莖幹肥厚多汁的植物,這些膨大肥厚的器官,主要是用以貯存水分,以適應乾旱的環境。仙人掌類植物,一般也歸類為莖多肉型的植物。

 本次展出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百合科、大戟科、景天科、番杏科、龍舌蘭科、蘿藦科、菊科……等形形色色的多肉植物。

 在溫室外的展示是一般人容易忽視的地方,這裡有由馬齒莧科的松葉牡丹 (Portulaca grandiflora ) 、馬齒莧 (Portulaca oleracea) 、樹馬齒莧 (Portulacaria afra)和大戟科的珊瑚油桐 (Jatropha podagrica)等多肉植物佈置而成的花壇,各式各樣的龍舌蘭科植物包括有酒瓶蘭(Nolina recurvata) 、王蘭 (Yucca gloriosa) 、龍舌蘭(Agave spp.) 及虎尾蘭(Sansevieria spp.) 等四屬。另一個展示重點在於大戟科的趨異演化,在大戟屬(Euphorbia)中,聖誕紅(E. pulcherrima)及非洲紅(E. cotinifolia)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植物,它具有一般正常的莖葉;麒麟花(E. milii)亦是常見的觀賞植物,它具有肥大的莖及刺,但葉片仍為正常;另外外形長得很像仙人掌的龍骨木(E. resinifera)(圖3) ,它的葉片已經退化了,而綠珊瑚(E. tirucalli)的葉片退化,莖肥大但不具刺是為另一種變形;諸如此類的大戟屬植物,它們的花均非常類似,這表示它們的親緣關係密切,但為適應不同生存環境,長久以往而演化出不同的形態,這就是趨異演化的最佳例證。

 溫室內的展示更加精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仙人掌類是一種長在熱帶沙漠環境的植物,但有誰知道它的故鄉卻在熱帶雨林中,同時在墨西哥高原及秘魯高地等地,在秋冬之際會結霜之處,亦有仙人掌的蹤跡呢?另外大多數人亦將莖多肉且全身長刺的植物歸在仙人掌中,但卻有許多大戟科及蘿藦科植物為適應乾旱的環境,亦是如此長相,這種為適應相同環境而演化出外貌相似的現象,就是趨同演化的最佳佐證;而在仙人掌家族裡,也有長真正的葉子和無刺的成員,當然像曇花(Epiphyllum oxypetalum)的葉狀莖並不是真正的葉子。

 在日常生活中亦有很多地方與多肉植物發生關係的,例如大家喜歡吃的火龍果(圖4) ,其實就是三角柱仙人掌(Hylocereus undatus)的果實;另外,在澎湖馴化的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的果實,就被當地人拿來當水果食用,同時拿來做果醬果凍。三角柱仙人掌及曇花的花,也是一種佳餚。百合科的蘆薈(Aloe spp.)用途更大,不僅可以當菜吃,也是一種美容聖品。景天科俗稱石蓮的風車草(Gratopetalum paraguayense) ,目前是台灣民間正在盛行的藥用植物。當然還有可以做纖維的瓊麻(Agave sisalana) ,可以做酒的龍舌蘭(Agave americana) ,可以當民間藥用植物的如俗稱八卦的仙人球(Echinopsis multiplex) 、俗稱火的金剛纂(Euphorbia neriifolia)……等等,都是多肉植物的成員。

 在本次展出中的珍奇植物不勝枚舉,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大家一起來欣賞。

   
1.多肉植物

特展開幕

2.多肉植物

特展一景

3.外形酷似仙人掌的
龍骨木,其實是一種
大戟科植物。
圖4.俗稱火龍果的
三角柱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