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葷的植物
文.圖/邱少婷
植物一般的生活方式以行光合作用為主,在食物網關係中扮演生產者的角色,但生物的多樣性是非常奇妙的,植物中並不是永遠被「吃」的,也有以別種生物為生的異營方式,如寄生植物、食蟲植物。不過寄生植物是以吃素的方式,寄生在其他植物體;食蟲植物則以吃葷方式,演化特殊構造捕獵昆蟲、浮游動物等當做加菜或是點心,作為一般吸收和光合作用自營外的營養補充。
世界上的食蟲植物可分為5大類:捕蠅草(Venus fly trap──Dionaea spp.)、豬籠草(pitcher plants──Nepenthes spp., Sarracenia spp.等5屬)、毛氈苔(sundew──Drosera spp. 等3屬)、黏蟲菫(butterworts──Pinguicula spp.)、狸藻(bladderworts──Utricularia spp.)。以5種不同誘捕獵蟲方式、構造和機制,完成其食蟲的目的。
捕蠅草(圖1)葉柄基部寬大簇圍著短矮的主莖,葉柄扁化連接著葉身特化的捕蟲器,很像長了長牙齒的貝殼,沿著葉片中肋左右對稱半橢圓形狀,邊緣延伸長長的齒裂,葉片上表面還有數根觸發毛,當第二根觸發毛在5秒內被觸動時,葉片即進行併合動作,將昆蟲困在其中,並分泌消化西每分解吸收其養分。
圖1.捕蠅草 | 圖2.豬籠草葉特化分解圖 |
豬籠草類簡單可分為葉柄扁平葉尖特化捕蟲器的舊大陸吊籠形豬籠草(Nepenthes spp.)及無柄直立葉身特化捕蟲器的美洲瓶形豬籠草(Sarracenia spp.)。吊籠形豬籠草(圖2)葉柄扁平特化行光合作用,葉身細長可垂吊或捲鬚攀纏,讓葉尖特化的捕蟲器可於恰當的位置布陷阱。具捲鬚型的豬籠草(圖3)像藤蔓似攀爬;葉身細挺垂吊式的豬籠草(圖4)莖短、葉簇生,主要生長於岩縫或地面,輻射性的將捕蟲器布置於其外圍。
|
![]() |
![]() |
![]() |
||
圖4.短莖形豬籠草 (Nepenthes sp.) |
圖6.金錢草 | 圖8.絲葉狸藻開花 | |||
![]() |
![]() |
![]() |
|||
圖5.長葉茅膏菜 | 圖7.金錢草葉橫切 片具長腺毛 |
圖9.絲葉狸藻 |
毛氈苔類食蟲植物(圖5、6)以葉片上長滿腺毛,腺毛頂端分泌黏液,晶瑩剔透如「晨露」,故英文俗名為sundew。長腺毛在葉片外圍邊緣,短腺毛在中間,二者間為中長度的腺毛,可沾黏昆蟲,消化分解獵物。台灣原產毛氈苔類為茅膏菜科(Droseraceae)茅膏菜屬(Drosera),共4種。
黏蟲菫類食蟲植物葉片上分泌一層厚厚的黏稠膏狀物質,就像捕蠅紙一樣,葉片上似乎塗了厚厚的奶油,故英文俗稱butterworts。葉片邊緣捲翹成船形,使陷入黏沼的昆蟲更難爬出。
狸藻類食蟲植物主要以捕蟲袋陷阱捕捉獵物,故英文俗稱bladderworts,台灣原產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中共1屬7種,其中4種是陸生植物,3種是水生植物(圖8、9)。細長走莖的節上發育了食蟲袋(圖10、11),布滿狸藻腳下的每一吋土地,不小心跑進此陷阱區的獵物,非常容易就因觸犯了捕蟲袋口前的觸發毛而被脹大的捕蟲袋吸入,陷入萬劫不復的煉獄。
美國百老匯著名歌舞劇「驚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雖然是想像的「嗜血食肉植物」,不過劇作家的靈感可能來自吃葷的植物──食蟲植物吧!
圖10.絲葉狸藻捕蟲器 | 圖11.絲葉狸藻捕蟲器特化分解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