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果黑子的蘭嶼蘋婆
文‧圖/楊宗愈
「蘋婆樹」的果實就稱做「蘋婆」,又名「鳳眼果」,是一種高大的樹木,過去曾經有人拿它的種子,像糖炒栗子般地料理,並沿街叫賣,現在則較少見了;另一種它的堂兄弟則是種在台中市東興路、成都路等處的行道樹,果實成熟時呈暗紅色,裂開後即可看到裡面黑色長橢圓形的種子,乍看之下,還真像廟裡用的「木魚」。這就是現在正在結果的「掌葉蘋婆」。不過,這兩種蘋婆都不是原生於台灣,本期要介紹的這一種「蘭嶼蘋婆」(圖1 ),雖然原來只分布在蘭嶼、綠島地區,但好歹也算是台灣的原生種類,不過,目前在台灣島已有栽植了。
蘭嶼蘋婆(Sterculia ceramica R. Brown)的達悟話(雅美話)為“rantak”,在分類學上是隸屬於梧桐科(Sterculiaceae)蘋婆屬(Sterculia)的植物,是一種多年生的中型常綠性喬木,一般約有3~5公尺高,但若生長環境良好的話,可以生長到15公尺。它的葉子是窄心形的單葉,多數集中在枝條頂端,而且是以螺旋狀排列生長,葉子的表面油亮鮮綠,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蘭嶼蘋婆是近乎頂生的圓錐花序(圖2),它的花屬於雌雄同株的雜性花(註)。由於蘋婆屬的植物都沒有花瓣,而是由呈黃綠色的萼片組成鐘形的花(圖3),外面是星狀毛,裡面則是密密的絨毛,最後這些花萼的裂片又癒合在花的頂端(圖4),形成一鏤空的上部。一般而言,兩性花比雄性花略為大一些,但是數量卻少很多,而且往往只生長在花序的頂端。不過,如果在開花季節(3月份)風調雨順的話,它也會結實累累(圖5)。果實剛開始時是淺綠色的,約莫一個多月後才慢慢轉為黃橙色(圖6),而果實要完全成熟、開裂露出裡面黑色的種子(圖7),也得要到6、7月份嘍!
蘋婆屬的家族是一種泛熱帶性分布的植物,而蘭嶼蘋婆除了在台灣地區以外 ,就只有菲律賓有它的記錄了。在蘭嶼 ,沿著環島公路就可以發現到它的蹤跡 ,不論是在大路邊或是海邊礁岩等處,若是您看到葉子的反光,再加上樹梢頂紅色的果實黑色的種子,那就八九不離十了。看照片不如看現場,若是有機會在夏天到蘭嶼旅遊的話,千萬不要忘記去找一找蘭嶼蘋婆喔! 註:兩性花與單性花同時存在於一株植物上時,此類的花特稱為雜性花。
圖1.青蔥翠綠的蘭嶼蘋婆 |
圖2.頂生的圓錐花序 |
圖3.由呈黃綠色的萼片組成鐘形的花 |
圖4.內外均被毛茸的萼片在花部頂端癒合形成一鏤空的花朵 |
圖5.結實累累淺綠色的果實 |
圖6.隨著果實漸漸地成熟,顏色也慢慢轉為黃橙色。 |
圖7.紅果黑子的蘭嶼蘋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