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館「植物公園」介紹(一)
文/胡維新‧圖/劉德勝
時常造訪科博館的朋友或許會發現,在本館隔著西屯路出現了一座造型特殊的玻璃溫室,同時也有許多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正是即將完工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公園,將成為台中都會新地標。從本期簡訊起將針對植物公園設計的特色及園區展示的內容,系列性地為大家介紹,讓我們共同迎接及期待植物公園的誕生。
植物公園占地約4.9公頃,以熱帶雨林和台灣低海拔具有特色的生態區為展示主題,有別於世界上許多植物園,以植物種類的親緣或用途為主的展現方式。 玻璃溫室總高度約40公尺,內部模擬雨林的環境特性,展示植物與人之特用植栽、超高樹、河岸雨林、雨林邊界、低地熱帶雨林等生態區植栽及亞馬遜河流域之水族展示等。
戶外景觀及植栽設計是配合園區之地理環境、整體架構,選出全台灣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生態區,做為展示主題,並表現景觀之趣味及特色。其中共設計有北部低 海拔生態區、中部低海拔生態區、南部低海拔生態區、季風雨林生態區、隆起珊瑚礁生態區、蘭嶼生態區、海岸林生態區、台東蘇鐵生態區及原生豆科藤蔓植物等區域,初期將種植喬木、灌木、草本、蕨類等各式原生植物共約400種。
然而,植物公園的設計理念,並非想重造自然,而是以人為景觀之手法,遵照生態之原則,建立生態背景,以敘說植物種類及整體植物社會之故事,由教育觀點而言,希望能兼具微觀與巨觀之整體意義。景觀的配置,以地形、水體塑造空間之微氣候,並以動線、視野之安排,將各區特色戲劇性地強調。植物種類之選用,儘量以該區特有、佔優勢者為主,並考慮景觀及趣味性,相信若能搭配生動活潑之解說系統,必能將我們本土之原生植物有效地介紹給社會大眾。
←植物公園中的玻璃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