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水中生物
要命的拳擊手—蝦蛄
 

p7-1.GIF (27985 bytes)圖1.蝦蛄和蝦子、螃蟹是親戚,是一類兇狠的捕食者,在海底捕殺其他小魚小蝦。 文‧圖/趙世民

 蝦蛄(圖1)又稱為螳螂蝦,和蝦子 、螃蟹是血緣很相近的生物,因為牠們攻擊獵物的方式很像陸地上的螳螂,所以西方人俗稱牠們為螳螂蝦(Mantis shrimp)。在珊瑚礁海域的潮間帶就可常看到蝦蛄。蝦子一般都有兩隻鉗螯,用來捕捉食物或防禦敵人 。蝦蛄的食物有雙殼貝、螺類、螃蟹 、小魚、小蝦及其他身體柔軟的動物。

 在演化的過程中,蝦蛄是很成功的捕食者,牠的螯足關節處膨大,呈拳狀,末端呈鐮刀狀(圖2),而且邊緣還有鋸齒狀倒鉤,好像兩隻「鐮刀手」一般,獵物很少能逃得出牠的雙拳。「鐮刀手」不用時還可彎起來,縮在胸前,好像拳擊手把兩隻手套護在胸前一樣(圖3)。當遇到敵人或獵物時,牠會出其不意地做出攻擊,將兩隻鉗螯如閃電般迅速彈出,好像揮出快速直拳,速度每秒可達10公尺,可以把堅硬的貝殼當場擊碎,常常打得獵物肚破腸流,死無全屍,再把獵物吃掉,牠是海洋裡非常兇狠殘暴的獵食者。

 有一次,我在海邊抓到一隻體長約15公分的蝦蛄,準備捉牠回實驗室作實驗。我戴著潛水用的皮製手套,以為已經非常安全。當把牠逼到岩洞後,就大膽伸手去捉,沒想到仍被牠閃電般的「雙直拳」擊中,當場拇指血流如注,疼痛不已。費了好一番手腳,終於將牠擒回實驗室,囚禁在大燒杯中,準備午時再「開堂審問」。沒想到牠在驚慌之下,再度雙拳齊揮,將燒杯當場擊碎,準備「越獄」。只好將牠和其他同伴先養在缸壁較厚的水族箱內。在水族箱中,牠一點也沒有改變好勇鬥狠的本性。牠的領域性非常強,竟想獨霸一個水族箱。只見牠整天在箱中來回穿梭巡弋,箱中的其他蝦蛄在短短2天內都成了牠的拳下亡魂,連同種類都不放過。

 在生物適應與演化的過程中,蝦蛄成為潮間帶的霸主,在潮間帶幾乎所向無敵,特別是退潮的時候。然而,大自然是一物剋一物,蝦蛄也有牠的天敵,否則珊瑚礁的潮間帶將是牠們蹂躪的戰場。蝦蛄的天敵是章魚及大型的珊瑚礁魚類,例如:河魨及鸚哥魚。章魚會用八隻腕足和身體將蝦蛄抓住及包住,並活活將牠壓碎吃掉。河魨及鸚哥魚銳利的牙齒會將蝦蛄的身體直接咬碎吞食。因此,在漲潮後,蝦蛄的天敵就順著潮水游到潮間帶,俟機捕殺牠們,特別是在夜晚時。此外,牠們也是屬於甲殼類,和螃蟹一樣要蛻殼才可繼續長大。蛻殼時,也是牠們最脆弱的時候,這時牠們會躲在岩石下及岩縫中,蛻完殼後,身體新殼變硬,再度馳騁在潮間帶,揮動牠的雙拳。幸好受制於體型的限制,蝦蛄一般很少超過20公分長,否則牠們將大舉揮軍進入較深的亞潮帶,成為海洋生物、泳客及潛水者的夢魘。 註:蝦蛄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 ,軟甲綱,口足目,全世界目前已記錄約350種。體型可達25公分長,底棲性,肉食性。

p7-2.GIF (15757 bytes)圖2.鉗螯的末端已經演變成鐮刀狀,尖銳且長有倒鉤,好像長了兩隻「鐮刀手」一般。
p7-3.GIF (12908 bytes)圖3.蝦蛄的鉗螯縮在胸前,像一個拳擊手將雙拳護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