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哉!聖母峰」外一章 ——

台灣登山隊遠征聖母峰的經驗

  登山,不是為了要征服一座高山,而是要挑戰自我。—高銘和

16-1.jpg (37486 bytes)高山的景觀雄壯迷人,但是也充滿了詭譎的多變,不可不慎。

文‧圖/趙啟明

 7月1日起,本館太空劇場推出一部精彩的新片「偉哉!聖母峰」,一睹為快的觀眾相信看完本片後,一定對喜馬拉雅山無垠無際、壯麗遼闊的高山景觀讚嘆不已。同時,對於攀登高山的危險和發生山難的可怕,必定也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實上,大家可能不太清楚,這支主要由美國人組成的攝影小組登山隊所拍攝的影片(台灣亦有出資),影片中是1996年5月他們攀登喜馬拉雅山聖母峰的過程,當時,台灣由高銘和先生領軍的9人「中華民國聖母峰遠征隊」(不含雇用的雪巴人)也盛逢其會,同時也歷經了喜馬拉雅山區登山史上最大的一次山難,這次山難奪走了隊上攻擊手陳玉男以及高銘和的全部手指和腳趾。

 台灣最早一支登聖母峰的隊伍,就是由高銘和先生領軍,1992年成行,可惜那次未能登頂成功。1993年,吳錦雄成為第一位登上聖母峰的台灣人 。1994年,拾方方是第二位登頂者,但是在下山時不幸發生意外而失蹤。1995年,江秀真與陳國鈞聯手登頂成功,江秀真更是台灣首位登頂聖母峰的女性。1996年,蔡楓彬隊伍攻頂失敗。同年,高銘和所率領,是首次由南坳攻頂成功的隊伍,但是隊員陳玉男死亡,高銘和在登頂後下撤時遇到突來的暴風雪;1996年5月10日下午的這場暴風雪奪走了來不及撤退的12位世界級的各國登山好手,造成了喜馬拉雅山登山史上最大的一場山難,生還者之一就是這位毅力過人的高銘和先生。在8300公尺處的冰壁中,零下數十度的低溫下,高銘和度過了他人生最長的一夜。這最長的一夜讓他體會了自然的力量,更認清了生命脆弱的本質。但是,他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全身多處凍傷,所有手指、腳趾割除,鼻子也割掉換新。可惜我們不能從影片看到這位悲壯的英雄,但是,從影片中,我們可以體會登山人對理想的執著、對希望的追求,和面對人生征服自己、征服怯懦的那股挑戰的精神!

 登山家梅斯納曾說:「如果一位職業登山家要窮畢生精力向困難挑戰,死亡的機率幾乎是五十對五十,假使某人準備終生登山 ,他必須要知道 ,或許自己就屬於會死在山上的百分之五十。」有人問過高銘和,如果早知道爬聖母峰會有這樣的下場,還會不會去爬?馬卡魯(高銘和在山岳界的外號)的回答是:「當然不會。」,但是這一切的後果,他無怨無悔的承擔。看完「偉哉 !聖母峰」,走出劇場,您是選擇懦弱的逃避人生的困境,還是無怨無悔的積極面對人生的挑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