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宗愈‧圖/楊宗愈、顏嘉成
說起「榕」這個字,就讓人聯想到「榕樹」,一個像傘一樣的大樹,有著長長的氣生根,不論在公園、學校或是路邊,都可以發現到它們的蹤跡,而在台灣有許多上百歲的老樹,它也都是榜上有名的。繁茂的葉片、眾多的氣生根,老人們在樹下聊天乘涼,小孩子們爬上爬下地捉迷藏。不過,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榕樹的葉子落光光的?好像沒有!答對了。我們常見的榕樹,又叫做「正榕」,是不會落葉的。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榕樹都不會落葉,例如「雀榕」,一年還有兩三次的落葉哩。在蘭嶼,也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榕樹,有長年青綠(常綠樹種)的,也有的種類是到了冬天,葉子就會轉為黃色掉落(落葉樹種)。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會落葉的榕樹——蘭嶼落葉榕。
聚合果成熟後由頂端開裂
蘭嶼落葉榕(Ficus ruficaulis Merr. var. antaoensis (Hayata) Hatusima)是屬於桑科、榕屬的植物,所以,如果折斷它的莖、葉、枝條,就會有乳汁流出來;又因為它是榕屬的植物,所以花序是所謂的「隱頭花序」(註)。一般說來,一個花序(也就是花托)裡面大概長有數百朵到千朵的花,也就是說一個囊狀的果托(花托)裡面可以聚合數百個到千個瘦果,所以,我們特別稱這類的果實為聚合果。聚合果成熟後,是整個果托掉落或是開裂的。
果實單一或是成對排列的蘭嶼落葉榕
蘭嶼落葉榕是一種落葉性的中型喬木,幾乎全株光滑無毛;它有著寬卵形而且互生的葉子,大約是15到25公分長,10到15公分寬,不過它摸起來並不像榕樹的葉片那麼厚,而比較像桑樹的葉片是紙質的。蘭嶼落葉榕的聚合果(果托)往往是單一個或是成對地長在枝條上,主要是在春天生長,不過有時候在冬天也可以看到枝條上結實累累。
在秋冬之際,蘭嶼刮著強烈的東北季風,這時候蘭嶼落葉榕的葉子就慢慢轉為黃色,最後終於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在寒風中搖曳著。
蘭嶼落葉榕在台灣地區主要是分布在恆春半島的南仁山區、蘭嶼西面及南面向陽山區,而且還有為數不小的族群。所以,當我們前往蘭嶼遊覽時,千萬別忘了前往天池小徑、忠愛橋等地方,去瞧瞧這一種有趣的蘭嶼落葉榕。
(註):隱頭花序: 因為它們的花全都隱藏在一個形成囊狀的花托裡,而花朵們就在這一個封閉的花托裡頭開花、授粉、結果;這個囊狀花托,也會隨著長在它裡面花朵的成長而改變(變大)。
|
秋冬之際,葉子逐漸轉為黃色(左圖),最後終於全部掉光(右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