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洪心容、黃世勳

圖中央黑色果實的五裂萼狀構造,實為總苞。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是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植物,每當黃昏的炊煙裊裊升起時,它便綻放出多彩的嬌顏,因而得有「煮飯花」這個別緻又貼切的俗名。紫茉莉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塊根呈紡錘形且具肉質,台灣民間習慣取之入藥,稱煮飯花頭或七娘媽花頭,以生品切片,並與瘦肉、米酒頭加水共燉,內服對於胃潰瘍、胃出血具奇效。紫茉莉是在1661年自華南引進台灣,原產地則為熱帶美洲,今台灣各地已多見零星栽培觀賞,花色更有紅、黃、白、雙色、斑色等品種,但一般只有白花者被認為具藥效。

藥用方面,塊根內服尚能治療淋濁、白帶、急性關節炎、肺癆吐血等,而將鮮根去皮洗淨,加紅糖少許共搗爛,外敷患處可治癰疽背瘡。葉可治創傷、疥癬、癰癤,葉浸劑有利尿作用,能治水腫。而其種子內的胚乳,藥材名為紫茉莉子,取其粉能去面上斑痣粉刺。但曾有兒童因誤食果實而引起吐瀉,可能是由於同存於根、莖、種子的樹脂所造成,入藥時用量宜小心斟酌,孕婦則建議忌服。

紫茉莉的塊根呈紡錘形

在分類學上,紫茉莉屬於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植物,形態上有幾個特色,即不具有花瓣,總苞五裂呈萼狀,而我們所見到顏色變化多端的長筒形部分,其實是它的花萼。至於紫茉莉為何在傍晚才開花呢?這可能是因為紫茉莉本身屬於蟲媒花,必須依賴昆蟲進行授粉,但極多數的蟲媒花植物都在白天開花,為了避免與這些植物相互競爭授粉,紫茉莉因此選擇夜間開花,以爭取夜行性昆蟲為其進行傳宗接代的任務,其中以蛾類為主要,如此更可提高自身的繁衍機會。

除了藥用及觀賞價值,紫茉莉綻放出的濃郁香氣,更有麻醉、驅除令人厭惡的蚊蟲的效果呢﹗您不妨也多植幾株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