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
|
|
|
作者 | 張鈞翔 |
發行人 | 周文豪 |
出版日期 | 200603 |
類別 | 科學文摘 |
篇名 | 吃葷?吃素? –從牙齒看哺乳動物的食性 |
刊名 | 館訊 |
期 | 220 |
版次 | 5 |
主題 | 動物;科學教育 |
摘要 | 在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中,牙齒的型態會隨著攝取食物的不同,而反應出各式不同的型態。肉食性動物的臼齒齒尖突甚為發達,以利切割食物;植食性動物的臼齒齒尖趨於平整,擴大了咀嚼面,以利研磨食物;雜食性動物則臼齒齒尖呈高低交錯突起,使得其咀嚼面能搗碎、割斷食物。
肉食性哺乳動物以其他動物為主要食物,牙齒的功能在於執行穿刺、拉扯、撕裂和切割等作用。肉食動物利用尖長的犬齒刺入獵物並緊緊地咬住或拉扯使獵物死亡,刀片狀的臼齒則進行撕裂與切割。肉食性哺乳動物的上顎臼齒與下頜臼齒精準且契合的排列,使得咀嚼時臼齒能夠上下緊貼著咬合,而能夠像剪刀般有效率地切割食物。這種具有切割功能的上下臼齒稱為切裂臼齒(carnassials)(圖1)。以犬為例,切裂臼齒由上顎的第四顆前臼齒(P4)和下頜的第一顆臼齒(m1)所組成(圖2),能將堅韌的肉切成較小的肉片,以利後續的吞食和消化。 |
全文 |  |
系統號 | NO0000022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