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作者莊文星
發行人李家維
出版日期200409
類別科學文摘
篇名硬度之王─金剛石(鑽石)(一)
刊名館訊
202
版次5
主題岩石礦物;岩石礦物
摘要 鑽石、紅寶石、藍寶石與祖母綠乃四大貴寶石。鑽石(dia-mond)或名為金剛石,雖然與石墨同為碳所構成,但石墨質軟不透明,而鑽石硬度大,透明且折射率高,石墨原子排列屬SP2平面結構,而鑽石則為SP3立體網狀架構,二者因原子排列構造不同,而性質迥異。鑽石常呈八面體狀,兩面相交之線的中段常呈突弧狀(圖1)。鑽石之比重為3.5;折光率為2.42,遠超過水晶及玻璃;硬度10,為天然界最硬之礦物。鑽石生成於古老大陸地底深度三、四十公里以上高溫高壓之環境,其原生礦產於超基性火成岩之角礫雲母橄欖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或鉀鎂質煌斑岩(Lamprophyre)中或由此類火成岩風化而成之礫石或砂礦中。顏色不佳之鑽石為最佳之研磨材料,顏色較佳者多作珠寶首飾。馳名之「希望」鑽石(Hope Diamond,圖2),重達45.52克拉,傳說該鑽石常常給擁有者帶來厄運,最後由哈瑞.溫斯頓爵士捐出,蒐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史密森機構陳列展出。1905年於南非發現了3106克拉的鑽石,為世界之最,名為庫里南(Cullinan,圖3)。後經處理成100顆鑽石,全為英國皇室所擁有。其中著名的南非之星(the star of Africa)重達530.2克拉,為目前切鑽之最。
全文Full Text
系統號NO000001778

May 10 2024 17:17:25
nmns/nmnsweb_2nd_targ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