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
|
|
|
作者 | 張鈞翔 |
發行人 | 李家維 |
出版日期 | 200404 |
類別 | 科學文摘 |
篇名 | 猴年話猴 「新世界猴」、「舊世界猴」-猴的親緣系譜 |
刊名 | 館訊 |
期 | 197 |
版次 | 7 |
主題 | 科學教育 |
摘要 | 當我們談起猴子,馬上就聯想到猴子具有與人類相似的身軀,也聯想到有一群和猴子相似,但是體型較大,沒有尾巴,更像人類的猿。我們知道猿、猴與人類的親緣相近。此外,我們也熟知猴子家族還有狐猴、眼鏡猴、獼猴等;猿類也包含了長臂猿、紅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其實牠們都與人類一樣系出同門,同屬於靈長目的成員之一。至於牠們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上是何時發展而出,彼此的親緣關係又為何呢?
靈長目哺乳動物的起源很早,早在白堊紀晚期,也就是恐龍興盛的時代就已經開始發展而出(詳見簡訊196期)。早期的靈長目動物僅包括了狐猴(lemurs)、懶猴(lorises)與眼鏡猴(tarsiers),這三種類群合稱原猴類(Prosimians)。狐猴與懶猴為現生最原始的靈長目動物,體型小、夜行性、樹棲型,具有長尾而能彎曲的四肢,手足均能握物;眼鏡猴也是小型、夜行性的樹棲動物,耳大、雙眼大而接近,推測為原猴類與類人猿類(Anthropoids)的過渡型動物。 |
全文 |  |
系統號 | NO00000163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