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  | 
| 
|  |  |  | 
| 作者 | 李作婷;譯者松本茂 | 
|---|
 | 出版日期 | 202501 | 
|---|
 | 已接受 | 0112 | 
|---|
 | 著作名稱 | 植物珪酸体からみた先史台湾における穀物農耕の起源 | 
|---|
 | 刊名 | 人類誌集報 | 
|---|
 | 卷 | 19 | 
|---|
 | 頁數 | 109-121 | 
|---|
 | 其他資訊 | 弥生・古墳の水田復元研究会 公開シンポジウム・公開研究会 予稿集・資料集 | 
|---|
 | 主題 | 考古;植物 | 
|---|
 | 關鍵字 | 穀物農耕、古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論、古稻、矽酸體、秈稻 | 
|---|
 | 摘要 | 長期以來,在古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論說之下,臺灣似乎承擔了東南亞島嶼區穀類農耕文化起源的重責 大任。然而,隨著臺灣矽酸體研究成果帶來的新資料,距今5500-4500 年前的大坌坑文化/ 訊塘埔文化早期,
 穀物農耕的來源上溯到中國華南一說,仍有許多資料空缺與不連貫。至於這個階段的史前文化,是否已經
 發展出能造成人口成長壓力的生業資源,其實也尚有討論空間。距今4500-2500 年間,當東南亞島嶼區的
 農業現象開始遍地開花之際,同時期,臺灣其實也剛剛開始有比較穩定的穀物農耕行為與社會變化。據此,
 臺灣與其說是古南島語族擴散的起點,不如說是被擴散的邊界。或許在東南亞大陸邊緣一帶的島嶼群,包
 含中南半島、印尼諸島、菲律賓、臺灣到珠江三角洲,以及福建沿海,這個以海洋連通的區域間,自古以
 來有其獨特的交流與互動的方式。隨著物資便利流通之際,穀物或穀物農耕行為也隨之展開,造成了島嶼
 邊際起源的假象。當然,未來需要透過更多的考古發掘資料,去探究與解釋。
 | 
|---|
 | 系統號 | NO00000728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