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  | 
| 
|  |  |  | 
| 作者 | 謝凱旋;王士偉 | 
|---|
 | 出版日期 | 202405 | 
|---|
 | 著作名稱 | 恆春西臺地北段HC-5和HC-8鑽井岩心微體化石生物地層研究 | 
|---|
 | 會議名稱 | 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113年暨學術研討會 | 
|---|
 | 會議地點 | 花蓮東華大學 | 
|---|
 | 會議日期 | 202405 | 
|---|
 | 主辦單位 | 中華民國地質學會與中華民國地球物理學會 | 
|---|
 | 國際性會議 | N | 
|---|
 | 其他資訊 | 論文摘要標號ST3-O-190 | 
|---|
 | 主題 | 地質;古生物 | 
|---|
 | 關鍵字 | 恆春西台地, 恆春石灰岩, 鈣質超微化石, 鑽井岩心, 泥貫入體 | 
|---|
 | 摘要 | 恆春西臺地出露的地層包括馬鞍山層、恆春石灰岩、四溝層和大平層,其中 馬鞍山層一般認為是恆春西臺地的基岩,野外可見少部分露頭出露,恆春石灰岩
 為不整合於基岩之上年輕地層,在西臺地部分,近期的研究又將其分為蟳廣嘴石
 灰岩、萬里桐石灰岩和與關山石灰岩,這些石灰岩體之間及和四溝層之間相互關
 係,是上下整合關係,或者是同時異相變化,或是假整合之接觸,不同學者看法
 仍然分歧。為進一步了解恆春西臺地各石灰岩體的岩相組成、石灰岩厚度、石灰
 岩的基底產狀和珊瑚礁發育,以及西臺地構造抬升的地質機制,科博館於2015
 至2018 年間陸續在恆春西臺地共鑽取10 口岩心,2022 年起著手微體化石研究。
 本報告即將已完成微體化石研究的HC-5(深度195m)和HC-8(80m)兩口井下
 岩心,探討其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性有孔蟲生物地層,並初步解讀其顯示的岩心
 地層年代和構造意義。
 HC-5 鑽井位在恆春西台地北段的萬佛寺西南側,井口正高157.058m,井深
 195m,HC-8 鑽井位在恆春西台地北段萬佛寺西邊約800 公尺的海岸,井口正高
 8.75m,井深80m。HC-5 岩樣超微化石分析結果,在91.6m 以上4 個標本為超微
 化石NN19a 亞帶,時代屬於更新世早期,114.0m 以下有4 個標本皆為NN11 化石
 帶,時代屬於中新世晚期,經仔細核對91.6m-114.0m 之間岩性差異,認為94.1m
 處是岩性轉變所在,其上明顯含生物碎屑,往下則極少,該處未發現有錯動或剪
 裂現象,馬鞍山層所屬的上新世地層則缺失未鑽遇。HC-8 岩樣超微化石分析結
 果,46.0m 以上4 個標本為超微化石NN19a 亞帶,49.99m-50.965m 之間密集採樣
 3 個標本皆為NN11 化石帶,時代屬於中新世晚期,54m 以下至井底80m 之間4
 個標本的超微化石都稀少,唯井底有一屬於浮游性有孔蟲N22 化石帶的標本出現,
 互相交集結果此岩段超微化石帶應可歸至NN18-NN19s 範圍內,時代上也屬於更
 新世早期,如此則呈現出只有1 公尺多的中新世晚期岩段間夾於更新世早期岩層
 之內,這在地層上極為罕見,判斷可能是在更新世早期岩層堆積之後,其下之中
 新世晚期沉積物受泥貫入體上擠侵入所造成。
 恆春西臺地抬升的地質模式主要分斷層構造和泥貫入體兩種說法,各有優缺
 點,但直接鑽遇到的證據極少。本報告認為萬佛寺HC-5 鑽井在94.1m 至井底195m
 之間已鑽遇中新世晚期的泥貫入體,因靠近泥貫入體主體而未鑽穿,形成恆春石
 灰岩和其下晚中新世礫岩相地層呈似假整合接觸現象。HC-8 則推測鑽在泥貫入
 體邊緣,中新世晚期材料僅薄層少量侵入,成為更新世早期岩層之夾層。因此若
 恆春西臺地未來的岩心或相關的研究能證實此說法,將更加確認恆春西臺地抬升
 是受到泥貫入體活動的影響。
 | 
|---|
 | 系統號 | NO0000072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