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
|
|
|
作者 | 羅怡珮;黃榮南;詹美鈴 |
著作名稱 | 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飼養及與防治技術研究
|
會議論文集 | 台灣昆蟲學會第43屆年會 |
會議名稱 | 台灣昆蟲學會第43屆年會 |
會議地點 | 高雄 |
主辦單位 | 台灣昆蟲學會 |
國際性會議 | N |
關鍵字 | 台灣鋏蠓; 大量飼養; 防 治技術; 幼蟲棲地; 公民科學 |
摘要 | 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騷擾性環境衛生害蟲,本計畫持續精進台灣鋏蠓飼養、交配、產卵、繼代繁殖的流程,並於實驗室篩選可誘引台灣鋏蠓的物質,以進行田間誘引試驗,更探討捕蚊燈於科博館植物園調查成蟲發生可行性。此外,也評估數種幼蟲防治技術成效,包括施灑硫酸銨及芬普尼粒劑於植物園進行田間防治,並以小腿調查及遊客問卷進行防治效益評估。藉由推廣公民科學,從幼蟲棲地管理著手,期能友善環境,又能有效防治台灣鋏蠓。 試驗結果顯示孵化幼蟲以綠藻液餵食可有效發育至化蛹,並順利羽化,雌蟲羽化後2天、雄蟲羽化後1 天即可進行交尾,交尾高峰在清晨開燈後2 小時,中午過後僅零星台灣鋏蠓進行交尾。交尾後以人工餵豬血方式供給血餐,可使雌性台灣鋏蠓順利產卵於滴加濃縮綠藻液的夯實土壤。以碳酸氫銨、乳酸鈉、異戊酸、八烯醇及芥子酸的組合,開啟UV 燈及熱源進行田間誘集,3 小時可誘集6 隻台灣鋏蠓雌成蟲。而捕蚊燈誘集到台灣鋏蠓成蟲共計7 筆14 隻 (雌蟲8 隻,雄蟲6 隻),8:00 至17:00 的誘集比例為4.55%,17:00 至翌日8:00 的誘集比例為95.45%。植物園處理硫酸銨的防治率為22%,施用芬普尼粒劑的防治率為37%~50%,需要繼續研議其他棲地改進的方案,以進行全方位的防治。此外,推廣公民科學的概念與精神,讓工作人員及志工標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區內的幼蟲棲地熱點,並妥善管理,可進一步落實友善有效防治的目標。 |
計畫主持人 | 羅怡珮 |
計畫編號 | MOST 110-2327-B-041-001- |
計畫年度 | 110 |
計畫委託單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
計畫名稱 | 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全方位防治技術研究 |
系統號 | NO00000657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