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作者何恭算
出版日期109051
著作名稱華東晚新生代火山岩內一些特殊地函包體的礦物學與地球化學研究
計畫名稱華東晚新生代火山岩內一些特殊地函包體的礦物學與地球化學研究
補助單位科技部
主題地質;地質
關鍵字礦物學、地球化學、特殊地函包體、漢諾壩火山岩區、華北克拉通
摘要漢諾壩火山岩區發現產狀罕見的地函包體,主要由斜輝石、直輝石和橄欖石等原生礦物,以及數量不等的綠鎂鋁榴石和後成合晶等粉紅色礦物群所組成。從原生礦物的組構和礦物化學證據,這些包體是無水石榴子石橄欖岩經部分熔融的殘留體。而粉紅色礦物群的形成,反映在條件改變下多元晶體的轉化。直輝石-斜長石-尖晶石組成的細粒後成合晶是在溫度升高時,由石榴子石與周圍的橄欖石、直輝石和斜輝石等礦物,以及從外部系統導入之矽酸鹽和碳酸鹽熔體相互作用而成。極細粒綠鎂鋁榴石與其前身石榴子石幾乎同等化學成分,研判是火山噴至地表期間,在封閉系統下解壓熔解的結果,為一個單純崩解的產物。
針對5件包體進行全岩之主要和微量元素,以及鍶-釹同位素分析。其中1件的主要元素具橄欖岩成分,其餘4件則類似輝石岩。彼等不同的化學特性,說明這些包體可能經歷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和交代換質等深部地質作用。由於分析岩樣在蜘蛛網圖均呈現鈮負異常,顯示有地殼物質加入而影響包體的地化成分。在構造上,漢諾壩火山岩區位於華北克拉通北緣,並與興安—蒙古造山帶南部相鄰。在三疊紀蒙古-鄂霍次克海閉合期間,向南隱沒之蒙古-鄂霍次克板塊的熔解,可能是交代換質成分的來源。
系統號NO000005676

May 10 2024 17:17:25
nmns/nmnsweb_2nd_targ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