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  | 
| 
|  |  |  | 
| 作者 | 李作婷 | 
|---|
 | 出版日期 | 20180628 | 
|---|
 | 已接受 | 20180201 | 
|---|
 | 著作名稱 | 臺中南屯區出土番仔園文化陶器類型
= The typological study of  Funtsuyuan culture pottery  unearthed  from Taichung Nantun | 
|---|
 | 會議論文集 | 七十年在地深耕與發展— 人類學系系慶、黃士強教授九秩壽慶暨第二屆考古學年會論文集(電子檔) | 
|---|
 | 國際性會議 | N | 
|---|
 | 關鍵字 | 麻糍埔 VII 遺址、番婆庄遺址、半平厝遺址、番仔園文化、陶器類型 | 
|---|
 | 摘要 | 07 年間,筆者在臺中市南屯區一帶執行了幾處考古遺址調查,出土了番仔園文化時期的灰坑現象。發現的灰坑現象多半零星散佈,也就是同區內周邊,並未見到其他明顯的文化遺構或現象;從遺物種類和堆積狀況推測,這些應是孤立存在的燒陶坑遺留。從麻糍埔 VII 遺址灰坑當中取得的碳樣,做出了680 +/- 30 BP、640 +/- 30 BP 的碳 14 定年結果,大約是 13-14 世紀間的文化遺留。這個時期,正是臺灣在史籍文獻上,逐漸展露頭角的年代,但是文獻資料以外來者觀點記錄為主,對實際上當時的原住居民生活樣貌,所知仍十分貧乏。考古學對這個時期遺址的發掘成果,正好可以補足認識上的缺環。 灰坑做為一個短期間內生活陶器的集合遺留,可以讓我們認識到一個特定區域內短時期間,人群製作陶器的文化特徵,包括器型變化、技術發展、美感應用。對於要談論長時間的陶器發展,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基礎。
 | 
|---|
 | 全文 |  | 
|---|
 | 系統號 | NO0000054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