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作者吳立偉;R.J.T. Villanueva;鄭明倫
出版日期2019
著作名稱一個謎樣的菲律賓特有螢火蟲新屬(鞘翅目,螢科,熠螢亞科)及其由粒線體基因體譜系揭露的系統位置
會議論文集台灣昆蟲學會40屆年會手冊
會議名稱台灣昆蟲第40屆年會
會議地點南投,溪頭
會議日期20191020
主辦單位台灣昆蟲學會
國際性會議N
主題動物;科學教育
關鍵字螢科(Lampyridae)、新屬(new genus)、粒線體基因體譜系(mitogenomic phylogeny)、菲律賓(Philippines)
摘要2006年我們自佐藤正孝博士獲得一件採自菲律賓、形態特殊的螢火蟲雄蟲標本,具有橘-黑對比體色、小型頭部與複眼、極長的鋸齒狀觸角,但腹部有兩對梯形發光器。此形態組合兼具日行性與夜行性螢火蟲特徵,在螢科中唯獨僅有,難以確定其系統地位,亦無法判斷其生態習性。2008年在夏威夷Bishop博物館發現另兩件菲律賓採得的標本,卻屬另外兩個物種,陷入3種3隻雄蟲標本卻無更多形態資訊的困境,前往現地搜尋活蟲乃解答其行為生態的唯一解方。自2012年起多次前往菲律賓,幸運地在2016年第8次探查在北呂宋發現一隻雄蟲,卻是第4隻第4種,但獲得基本生態線索。2017年第11次在呂宋中央山地的探查終於重新發現原本3種中其中一種的穩定族群,採得其幼蟲,並獲得分子分析材料。我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屬種,以次世代定序與粒線體基因體的15個基因來重建亞洲螢科譜系,以決定此一謎樣分類群的系統分類位置與地位。
野外觀察到該分類群在夜間發出持續光,並確認某些發光器形態變異的意義;發生期時雄蟲數量眾多,但白天未見其活動,夜間亦不活躍,雄蟲如何尋找配偶仍未解謎;雌蟲仍然未知,可能為行為隱密、不能飛行的形態,必須透過飼養幼蟲獲得;幼期為陸生,捕食對象至少包含蝸牛。粒線體基因體譜系分析顯示該群為螢科之熠螢亞科成員,並高度支持其姊妹群為蜿螢屬(Asymmetricata),幼蟲形態亦符合此支序關係。兩者為亞洲的熠螢類中最早分化出的支序,但菲律賓並無華南與東南亞常見的蜿螢屬。迄今發現的4個種類分布在呂宋與西維薩亞斯,新屬將命名為謎螢(Aenigmaticus n.gen.)。
系統號NO000005166

Oct 17 2023 15:24:22
nmns/nmnsweb_2nd_targ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