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作者李作婷
出版日期20180707
已接受20180430
著作名稱牛埔遺址指定範圍調查試掘計畫初期成果報告
會議名稱2018 年臺灣考古學年會暨會員大會
會議地點成功大學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
國際性會議N
主題考古
關鍵字牛埔遺址、營埔文化、牛罵頭文化、黑陶、繩紋陶
摘要牛埔遺址迄今進行過多次調查與試掘,確立了其重要的考古遺址地位。遺址上發現的營埔文化和牛罵頭文化,顯示出這裏4500年前就有人群生活,而1800年前來這裡的營埔文化人,更是留下了豐富的生活痕跡。以黑陶為主的營埔人和以橙紅色繩紋陶為主的牛罵頭人,先後來到這裡的契機和時間點,是這個遺址一個有趣的謎題。既然1992年、1996年都曾發現單獨成層的牛罵頭文化層,為何2009年之後的發掘地點都未見到?另外,2012年取得的定年數據,來自營埔文化層單一堆積層位,也就是這個探坑下層沒有牛罵頭文化層,是否能夠代表其他探坑中所見,有連續層位的營埔文化層的年代呢?再者,從多數探坑出土的遺物現象中看到,自下而上的堆積,牛罵頭文化遺物在底層較多,上層以營埔文化遺物為主;如果這樣的遺物漸變現象其實代表一個穩定的連續壓疊層位關係,而非打破混合的結果,由此思考的話,另一種可能性則是,牛埔遺址上也有部分區域曾經有營埔文化早期人群的活動痕跡。今年本館今年度2月開始的發掘,為了再度確認牛埔遺址上營埔文化的內涵,以及和牛罵頭文化層的相對關係,選擇台地高處及近稜線處堆積較穩定的層位進行試掘調查。4月間,在遺址北側稜線上的TP7探坑中營埔文化層底層,出土一件2/3完整的黑色繩紋陶缽。出土的位置在TP7的東北角,正是營埔文化層底層,土色轉黃褐色砂壤土的層位,這件標本將會是讓我們重新探討,牛埔遺址上營埔文化起始年代的新資料。
系統號NO000005068

May 10 2024 17:17:25
nmns/nmnsweb_2nd_targe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