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資源整合系統-相關推薦
|
|
|
|
作者 | 何恭算 |
出版日期 | 20170322 |
著作名稱 | 大陸鹼性玄武岩的成因研究:以山東地區晚新生代玄武質岩類為例
|
其他資訊 | 頁32 |
摘要 | 山東晚新生代岩漿的活動可分早中新世、晚中新世和更新世三期,早中新世(簡稱早期)有大量且密集的火山分布在郯廬斷裂帶附近,晚中新世和更新世(簡稱晚期)的岩漿活動則遠離斷裂帶呈小規模零星散布。山東玄武岩為低SiO2和高鹼含量的碧玄岩和霞石岩,這些岩石的Nb/U 比值高,且在蜘蛛網圖中Nb及Ta 並無負異常,說明沒有受到地表混染。整體而言,這些岩樣富集大離子石質元素和輕稀土元素,類似洋島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徵。若與早期岩石相比,晚期的岩石有較低SiO2, Al2O3 含量,但鹼性和大部分不共容元素的濃度則較高,在 蜘蛛網圖中有類似碳酸岩明顯的K, Pb, Zr, Hf 和 Ti 負異常。所有分析岩樣有超過隕石值之Zr/Hf 比值,顯示源區殘留過剩斜輝石,在岩性上可能是輝石岩和(或)角閃石岩。除了碳酸鹽化橄欖岩外,這些非橄欖岩成分可能伴隨再循環洋殼在地函源區。山東火山活動的機制,推測與華北底下隱沒太平洋板塊滯留體持續堆疊並往上增厚的動力有關。綜合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研究,筆者認為早期玄武岩是虧損軟流圈地函與一些自太平洋板塊滯留具EM1 型之非橄欖岩質成分及再循環洋殼經高度部分熔融和混合所形成。至於晚期強鹼性玄武質岩漿則主要是源自軟流圈成分之碳酸鹽化橄欖岩經小比例部分熔融的結果。 |
全文 | |
系統號 | NO000004458 |
|
|